退休年齡統一延長至60歲? | |
發布時間:2018-12-29 16:20 | 瀏覽次數: | |
隨著社保降費和全國統籌的進一步推進,延遲退休年齡成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。
“近期,社保降費和全國統籌都在被中央推著往前走,作為頂層設計的一部分,延遲退休也必須要提上日程,如果沒有延遲退休配合的話,社保降費和全國統籌這兩個目標的實現都會比較困難。”11月8日,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、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接受《華夏時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延遲退休的大勢已定,按照原來的定調來看,2022年正式實施,也就是說,凡是在2022之后退休的職工都要按照新的退休標準。
今年年初,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時提及:針對人口老齡化加速發展的趨勢,適時研究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等應對措施。更早之前,人社部曾明確表示:方案出臺后將充分征求意見并經過5年過渡期,到2022年正式實施。
建議男女退休年齡統一到60歲
延長并統一男女法定退休年齡,是大勢所趨,是國際慣例。
據記者了解,目前發達國家男女退休年齡大多延長至65歲之上,而發展中國家男女退休年齡則大多已向60歲靠攏。與此同時,美國已確定將男女退休年齡在2027年從現行的66歲延長至67歲,而且美國規定雇主不得強制要求雇員退休;日本則正在考慮將男女退休年齡從現行65歲延長至70歲,日本甚至還想打造“永不退休社會”。
就在今年6月,俄羅斯也推出了延遲退休計劃,計劃從2019年起逐步將男性退休年齡由60歲提高至65歲,女性退休年齡由55歲提高至63歲。
“目前,我國男女法定退休年齡不僅小而且不統一,其中,男性退休年齡為60歲,女干部為55歲,女工人為50歲,女特種工為45歲。作為半邊天的婦女,退休年齡僅為50歲,這既是勞動力資源的巨大浪費,同時也無形中增大了后代的社保繳費負擔。”董登新稱。
據記者了解,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參保人群約為8億人,若按體制類型劃分,其中,城鎮職工參保人數占比為35%,城鄉居民參保人數占比為65%;若按法定退休年齡人群劃分,約有83%的男女參保人是60歲退休,而只有作為女性城鎮職工參保人,其退休年齡低于60歲,這一人群占比約為17%。
也就是說,在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中,超過1億的女性城鎮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低于60歲,而其他近7億參保人的法定退休年齡則全部都是60歲。對比來看,處在就業弱勢的女性“城鄉居民”需要年滿60歲才能退休,而具有就業優勢的女性“城鎮職工”卻可以50歲退休。很顯然,這是制度的不統一,也是勞動力資源的巨大浪費。
“民眾對于延長法定退休年齡的態度,許多網上調查都是多余而無聊的,因為99%的地球人都是反對延長退休年齡的,不管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,這根本用不著調查,誰不愿提前退休享受?這是人的天性使然,無可厚非。然而,作為理性決策的政府,則必須全盤考慮社會養老負擔,長遠規劃勞動力供求均衡,尤其是隨著人口預期壽命及身體素質不斷提高,以及人們體力勞動的不斷減少,這使得逐漸延長法定退休年齡成為歷史必然。”就此,董登新建議,延遲退休年齡,首先將男女的退休年齡都統一到六十歲,這個是相對容易做到的。
就目前來看,我國實行的是強制退休制度,不得提前退休,也不得延后退休,只要達到法定退休年齡,單位就會強制要求你辦理退休手續,并開始領取退休金。因此,隨著人口老年化加劇,我國后代的社保繳費負擔也越來越沉重。
至少新增5000萬大媽勞動力
眾所周知,延遲退休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擴大勞動年齡人口規模,降低每個勞動年齡人口供養的退休人數,增加經濟發展的勞動力供給。那么,一旦將男女的退休年齡都統一到六十歲,如何解決就業問題?
“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,我國2.4億老年人對養老服務需求巨大,然而,城鄉社區服務及養老服務平臺卻十分空虛,我們缺乏大量專業化、職業化、社會化的社區服務工作者,包括社工、義工及家庭工人。如果將男女退休年齡統一至60歲,那么,至少可以新增5000萬左右的大齡女勞工,她們可以直接進入社區,充實社區服務,并為社區養老及家庭養老提供專業化、職業化、社會化服務。”董登新表示,這是一舉多得、利國利民的大好事,與此同時,也有利于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輕裝上陣地實現全國統籌。
按照官方口徑,我國老年人的養老服務模式為“9073”,即90%的老年人居家養老,7%的老年人社區養老,3%的老年人(主要是失智失能老人)在養老院養老。
也就是說,我國未來97%的老年人必須依靠居家社區養老,因此,養老服務的質與量,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區治理及社區服務的完善。目前我國社區服務空虛,尤其是缺少專業化的社工(社會工作者)、社會化的義工(志愿者),以及職業化的家庭工人(家庭護理及家政鐘點工)。
就此,董登新表示,如果將我國男女法定退休年齡統一至60歲,那么,首先有利于制度公平,讓城市女人與農村女人一樣在法定退休年齡上實現制度平等;其次,可以新增50歲至59歲的城鎮女勞動力大約5000萬人,她們只需要通過職業化資質培訓,這些大嫂、大媽就可以作為專業而熟練的“家庭工人”,直接進入社區服務及養老服務崗位,獲取不菲的高附加值工資。當然,這樣的專業上崗有別于草臺班子的“家政工”,她們將是專業的“護工”、“護理”或家庭工人。很顯然,家政工不再是農民女工的專利,它必須專業升級、職業換代,并使家庭工人真正成為一種體面而受人尊敬的職業。
除此之外,隨著我國的老齡人口的增加,在職人員的減少,這一增一減之間,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職工撫養比的下降。這種情況下,推動延遲退休、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刻不容緩。
不過,延遲退休對勞動力的供給不僅是量的問題,更是結構的問題。比如,農村有大量富余人員需要轉向服務業,尤其是涉及老人和孩子的服務業,這部分缺上千萬人的崗位,也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。
|
|
|
|
上一篇:商務部回應反擊美國:大量民眾贊成維護國家和 下一篇:設計師公然辱華惹中國群星退出時裝秀 D&G道歉 |